
-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孔子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历朝历代都提倡“孝道”,民风民俗更是“百善孝为先”。“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传统文化之精髓。爻上子下组成“孝”字,
3
- 0
- 0
-
三家争雄:刘备自封汉中王,关羽大水淹七军
三家争雄:刘备自封汉中王,关羽大水淹七军 刘备遂得据有汉中,并得降将王平。王平乃是曹操麾下的署理校尉,素知汉中地理,遂引刘备部将刘封、孟达,攻破房陵,再进略上庸,收降太守申耽,汉中大定,群僚遂上表请刘备为汉中王。刘备再三推辞,嗣经群臣固请,方才勉允,即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在淝阳筑设坛
2
- 0
- 0
-
一日三省,克己复礼
一日三省,克己复礼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全然不像秦治以后,罗网疏而不漏。因此当一名春秋时代的农夫或匠人,或许是不坏的选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舀鱼而食,便可寻得一份庸常的安宁与幸福。当时,读书人稀少,信息流淌缓慢,搅动人们心思的机会不多。竞争心淡漠,欲望自然恬淡。邻里几十年如一日地相互微笑
4
- 0
- 0
-
三家争雄:夏侯渊授首定军山,闻鸡肋杨修知退兵
三家争雄:夏侯渊授首定军山,闻鸡肋杨修知退兵 黄忠率领援师驰至阳平关,刘备与夏侯渊相拒已经逾年,既得黄忠来助,遂命为先锋,出关南行,渡过淝水,择得定军山要隘,安营下寨。夏侯渊闻报,当即引兵来争,一面奉书曹操,请速接应。曹操遂亲督全军,西指汉中,先遣使者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徒恃勇力;勇为体
3
- 0
- 0
-
小巷里炊烟袅袅,升腾着一幕幕孩提时往事
小巷里炊烟袅袅,升腾着一幕幕孩提时往事 《诗经·小雅·四牡》是一首反映当时小吏当差在外,深情思念父母、怀念故里的哀怨诗,诗中写道:“王事靡盬,不遑将母。……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说的是:“官家差事没个完,哪有时间陪老母。哪能不想把家回?这是我的思乡歌,儿将母亲来思念。”诗中小吏为了办差,长
6
- 0
- 0
-
三家争雄:董袭翻覆竟溺死,关羽单刀会鲁肃
三家争雄:董袭翻覆竟溺死,关羽单刀会鲁肃 忽报曹操亲督大军来到居巢,孙权不得不整军迎敌。曹军号称四十万,孙权军只七万人,客主异形,吴人多有惧色。何不记及赤壁时耶?甘宁独挺身效命,愿为前锋,孙权拨精兵三千人随甘宁先进。甘宁选得健儿百人,俟夜与饮,各尽一觞,当即披甲上马,引百骑潜袭曹营;到了营旁,拔开鹿
3
- 0
- 0
-
孔子如何看待“大义灭亲”
孔子如何看待“大义灭亲” 一则.秩序弟子子游出任武城宰,孔子问他那里有什么人才,子游答,有一个澹台灭明的人,“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子游肯定澹台灭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没有公事的时候从不到我的住处,我是他的上司,而他不巴结我。一个是,他走路从不走小路。所谓“行不由径”,径就是小路
4
- 0
- 0
-
三家争雄:曹操赎回蔡文姬,张辽威振逍遥津
三家争雄:曹操赎回蔡文姬,张辽威振逍遥津 曹操因为南匈奴已降服,忽记起故中郎将蔡邕,有女名琰,陷入匈奴,于是特遣使赍金北去,将蔡琰赎归。蔡琰,字文姬,博学多才兼精音律,蔡邕尝夜坐鼓琴,琴弦忽断,蔡琰知为第二弦,蔡邕怀疑是蔡琰偶然猜着,再鼓再绝,蔡琰复答称第四弦,并无差谬。后来蔡琰嫁与河东卫仲道为妻,
4
- 0
- 0
-
在早期,孔子最喜爱的学生就是颜回
在早期,孔子最喜爱的学生就是颜回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私立教育的创始人,从孔子开始,平民百姓才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孔子的徒子徒孙们改变了中国历史,尽管孔子什么也没有改变。作为一个教师,孔子与其他教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有喜欢的学生,也有不喜欢的学生。那么,在孔门七十二
3
- 0
- 0
-
三家争雄:曹节册立为皇后,崔琰替身见外使
三家争雄:曹节册立为皇后,崔琰替身见外使 华歆弑了伏皇后,并戮伏氏家族,然后,复报曹操,曹操当然心喜,录为首功,寻且表荐华歆为军师。说起华歆履历,本来是有些名望,曾与北海人管宁、邴原,为同学友,时号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但华歆佯为高尚,阴实贪惏。管宁尝在园种蔬,锄地见金,掉
3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