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忠臣:满门坚贞不屈,忠心感天动地
2021-01-12 08:43:44
  • 0
  • 0
  • 0

宋末忠臣:满门坚贞不屈,忠心感天动地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上饶弋阳)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谢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自幼颖悟,每次看书,五行一齐看下来,过目一看终身不忘。《宋史列传》对谢枋得是这样描绘:“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他好说直话,一与别人论述古今治乱的国家大事,一定是掀起胡子,抵着几案,跳跃自奋,显得很激动的样子。以“忠义”作为己任。徐霖称他为:“如受惊的白鹤伴云霄而飞,不可能用笼子来束缚他。”

南宋末期,以宋理宗为首的南宋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再加上宦官董宋臣和权臣贾似道祸国殃民,南宋的政治十分黑暗。

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谢枋得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谢枋得对策时,严厉地攻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谢枋得本意希望擢升中进士甲科,到公布考生名单时,却考中乙科,任命担任抚州司户参军,谢枋得随即弃职而去。

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担任建宁府教授,未上任。吴潜宣抚江南东西两路,任命他担任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保护饶州、信州、抚州,用科降钱米以作为地方民兵的食粮。谢枋得说服邓、傅二姓所属二社各大家,得到民兵一万多人,驻守信州,到兵退后,朝廷核实各项军费,差一点没有免除科降钱。

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古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谢枋得变卖家产,八方奔走,经他多方筹措,共招募得民兵一万多人。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谢枋得在建康当考官时,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奉币向蒙古军求和,加上蒙古大汗蒙哥刚死,内乱发生,忽必烈答应了条件,率蒙古军北撤去争夺王位。蒙军刚撤,贾似道就开始行打算法,诬陷各地抗蒙将领贪污军费,逼他们破产赔偿。谢枋得极为愤慨,也对时局失望至极,便以贾似道政事为题,言“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为此,漕使陆景思抓住了这件事,送上这种文稿给贾似道,贾似道则以谢枋得居乡不守法纪,起兵时冒领使用科降钱,又诽谤他,至追夺两官,贬谪兴国(今湖北阳新县),直到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才被放回家乡。此后,他隐居弋阳的家中,没有出仕。这期间,他闭门讲学,向弟子宣传爱国思想,并鄙视权贵,足迹不入豪门。

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朝廷赦免谢枋得,允准回居乡里,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

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三月,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谢氏曾寄诏书命令南宋臣民降元,但谢枋得拒绝降元。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于是,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逃亡福建,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宋亡,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

这场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饶州安仁人,宁死不屈,与次女和两婢女自尽,谢枋得的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南宋终因回天乏术,走上了灭亡之途。南宋灭亡后,谢枋得流落民间。

做为南宋遗民,谢枋得铁骨铮铮。他隐姓埋名,寄宿在旅馆之中,每天身着麻衣麻鞋,向着东方大哭,凭吊故国,追抚往事。后来以占卜为生,谢枋得为人占卜,只取米、面、鞋,如果有人送他银两,他都敬谢不取,过着清淡而贫寒的生活。人们见他行为举止古怪,又有大学问,许多人开始邀请他为子弟讲学。谢枋得一生创作了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诗,再以后,谢枋得隐居山中,不食元粟,持不合作态度,打定主意为宋守节。

元朝建立后,急于征召宋朝旧臣为官,以显示新政府延揽人才求贤若渴的胸襟,谢枋得在二十二名被推荐的南宋官员中排名第一,谢枋得坚辞不就,后来行省丞相带着圣旨征召,谢枋得以巢父、许由自勉,他推辞的理由非常古怪,我谢枋得的名字很不吉祥,恐有污新朝圣化,所以不敢奉诏。以后,昔日同僚今朝新贵尚书留梦炎,再次推荐他,谢枋得写信给留梦炎,严词谢绝,还是没有出山。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急于为元政府立功,强迫谢枋得出来应召,谢枋得大骂他在福建作官,不施仁政善政,而是强迫百姓大肆炼银,以此残害百姓,邀宠新朝,还讽刺他,请自己出来目的只是为了粉饰太平。眼见谢枋得如此傲慢,且屡次出言不逊,魏天祐虽然火冒三丈,但面对谢枋得这样在朝野有巨大名声的人,魏天祐只能强忍怒火,派兵胁迫谢枋得北上京师。

临行前,谢枋得以诗别亲友,诗云:“云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岂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终不辱,皇天上帝眼分明。”龚胜,汉朝著名贤人隐士,不受王莽征召,后绝食而死。谢枋得这首诗隐隐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以及最后的不二抉择。他的朋友张叔仁闻讯赶来送行,亦有诗和“打硬修行三十年,如今证验作儒仙。人皆屈膝甘为下,公独高声骂向前。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到头毕竟全清洁,留取芳名万古传。”谢枋得与张叔云相视会意一笑,挥手作别。

谢枋得到了元大都后,抱定主意不与元朝合作,以绝食相抗争,他问清楚先朝太皇太后谢道清的坟墓和宋恭宗被羁押的方向后,整衣顿首,痛哭流涕,一拜再拜。元人见其态度强硬,将其拘于悯忠寺(今法源寺),谢枋得见寺中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有名的孝女,人们为了纪念她而立碑。谢枋得感泣道,小女子都能做到的孝义节气,我岂有做不到之理?在谢枋得绝食过程中,南宋许多旧臣新宠纷纷进劝,谢枋得不为所动,留梦炎派医生拿着内有米饭的清汤请谢枋得喝下,谢枋得在怒骂声中,一把将药罐拂于地上,以此绝交。谢枋得绝食五天而死,至死不为元臣。

尤为难得的是,谢枋得阖家一门英烈,光耀千秋。元人盛如梓撰《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元兵南下之时,谢枋得率领募集的义勇军勤王,然战事不利,兵败溃散。元人攻占了上饶,派兵拘禁了谢枋得母亲,以此为要挟,追问谢枋得下落,其母颜色如常,临危不惧从容对曰“老妇今日当死,我不该教我儿子知书达理,识得三纲五常,所以才会有今日之难,如果他不知礼义,不识三纲五常,那里会做出这些轰轰烈烈的事情,老妇愿得早死”。元人将领见老母亲神情雍容大度,安祥从容,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释放了她,怏怏而归。

谢枋得的妻子李氏,在谢枋得耳濡目染之下,亦是坚贞不屈的烈妇,因为谢枋得的缘故,李氏与谢枋得两子被打入金陵牢狱。李氏素有姿色,一名元朝将领欲纳李氏为妾,李氏虚与委蛇,对其说,此事好商量,你先下令取掉我的枷具,帮我逃脱牢狱之灾,我才能满足你的心愿。其将领上下通融,将李氏释放出狱。李氏沐浴更衣,略施粉黛,答应第二天从其所约。当日晚上,李氏照顾着两名年幼的孩子睡熟后,自解衣带上吊而死。李氏在谢枋得抗元斗争中,就变卖了所有的嫁妆,悉数助军抗元。

谢枋得之子谢熙之,在父亲遇难后,秉承父亲遗训,刻苦好学,贤名遍传乡野,屡次拒绝县府征召,割席自甘。另一子谢定之,早年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为人贤达好诗文,元朝统一后,多次被举荐,都被其冷冷拒绝,后收集父亲诗文,镌刻文集,使父亲一生爱国诗篇流传下来。谢枋得的次女随母李氏自缢于狱中。

谢氏一门忠烈,感天动地。历史上但凡改朝换代,都有苟且偷生,卖主求荣,投机取巧的聪明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但也有谢枋得这样,不识时务,坚贞不屈的人。在民族发展史上,唯有这些挺直腰杆,保全气节者,尚留并贮藏着中华文化的因子。一个佝偻着身躯的民族,注定会成为侏儒,任人欺凌宰割。谢枋得与日月同辉,浩气长存!

(本篇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