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孟良坟能解开北宋孟良真假之谜吗?
2018-07-03 08:43:22
  • 0
  • 0
  • 0

安岳孟良坟能解开北宋孟良真假之谜吗?

在中国文学史上,《杨家府演义》是杨家将故事的集大成之作。除了杨氏满门忠烈外,孟良、焦赞,是《杨家府演义》中塑造最为成功的形象了。

孟良性格豪爽,为人憨直侠义,他和焦赞一起忠心耿耿地追随主帅杨延昭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很多人都想知道,孟良的详细生平、真实身份。遗憾的是,《宋史》未能把孟良记入史册。有史学家认为,主持修撰者脱脱是元朝丞相,蒙古族蔑儿乞人,与辽亲密,或因孟良在“抗辽保宋”的战争中,杀了他的祖先,故忌恨在心,有意不给孟良立传。

近几年,在北京房山、河北廊坊、文安县、永清县、赞皇县等地,相继发现孟良墓,但经历史学家以杨业三代的年龄、官职和称谓,不对等辨别比较,认为,此孟良非彼孟良。前不久,在四川省安岳县的拱桥乡,发现一处孟良坟,这是否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孟良葬身之地呢?

让我们将视线转到北宋建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据《十国春秋》载,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打成都,蜀后主孟昶料定在劫难逃,遂决定上表归宋。孟昶的五弟孟仁操,一并归降。

孟仁操,精通射弈,武艺高强,懂兵法擅领兵打仗,是孟氏武将家族的典型代表。据《宋史》载:孟仁操开始担任右领军将军同正。公元950年,封为嘉王、检校太傅。 公元957年,领果州(今四川南充)永宁军节度使。曾经和他的哥哥,后蜀国后主孟昶在栀子园射箭,孟仁操连中靶心三次。可见,其习武之精。除了延续武人气息之外,孟仁操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尤奉佛教,深究禅理。

然而,无论是《宋史》、《资治通鉴》还是《十国春秋》,作为后蜀嘉王以及北宋时期的带兵将军,对孟仁操的记载均语焉不详,也未记载孟仁操的出生年和号名。让人不得产生疑惑:莫非是史书的编撰者在有意忽略呢?而精通射弈的孟仁操和《杨家府演义》中,那位以高超的射箭武艺,同谢留比箭的孟良是否为同一人呢?

从时间上看,作为武将的孟仁操,归降北宋和杨家将抵抗契丹的时间,却是高度地吻合。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杨家府演义》本身就是一部从真实到虚构的历史演义小说,莫非说书人将孟仁操演化成孟良?他又是如何葬身四川安岳县的呢?

打开《中国历史地图集》,从西汉时期到唐朝近九百年时间里,一直有一条从都城长安,往南到犍为郡(今四川宜宾)的官道。这条南北走向的官道,和五代十国时期从成都到重庆的东西走向官道,在四川安岳县的驯龙镇交汇。据说。这里是宁封丈人的封地,大唐皇帝李隆基称普州为“御集圣山”, 一直是百姓心目中的佛教圣地。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大量的北方工匠流落至此,他们在石壁上开凿了大量以佛教为主的石窟,成就了安岳是中国已知的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与此同时,安岳的佛教也十分兴旺,境内大小寺庙四百多处。信奉佛教的孟仁操在任嘉王时,主持修建了佛道合一的灵游院和庵堂寺。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四月,辽军三路出兵攻宋,杨业和孟仁操率军抵抗,击败辽军。后辽景宗病卒,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因用兵女真,无暇南顾;宋则致力于休兵养马,广积军储,以图再举。宋辽暂时进入了停战阶段。而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孟仁操也伤病缠身,积劳成疾,向宋太宗提出回川养病获准。

回到成都后,孟仁操潜心研佛,闭门读经。雍熙元年(公元985年)秋,孟仁操沿着成渝古道来到安岳,他遍访境内有名寺院弘佛法。雍熙二年(公元986年)夏天,孟仁操在千佛乡寻访后,计划继续前往永庆寺。在拱桥乡,他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高温天气,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孟仁操伤病复发,不治身亡。因天气炎热,不便运尸, 就地安葬。

让人不解的是,到了明代,后人将安葬孟仁操的地方称为孟良沟,他的坟茔称为孟良坟。唯一的理由就是,民间之所以称之为孟良坟,源于宋元以来深受外族侵扰的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和敬仰。

从安岳县县城往西南方向五十一公里处,便是拱桥乡。孟良坟位于拱桥乡西北二公里的孟良村。当地的村民一直流传着孟良坟的墓主“是一个国君的儿子”的说法。而孟仁操的父亲也的确是后蜀皇帝孟知祥。

孟良坟面向东方,建在史家后头山的山嘴处,墓身连接后山约有八十米。墓前宽约二十米,有大小两个深井。大水井深约八米,直径约十米,底部周围是用条石砌的,中有一股泉水,终年不干涸。小水井直径约三米。当地农民认为,这水井应是葬墓的附属设施,专供守墓人家饮用水源和备用于防火。

遗憾的是,从宋朝灭亡到清康熙三十年前后约四百一十多年里,再无孟氏后人守墓,盗墓贼肆无忌惮,毁坏了孟良坟,使之面目全非。公元1958年,拱桥公社安排民兵把孟良坟彻底夷为平地。现在只能看到旧址上栽有的竹子和杂树。

在孟良村孟良沟还能看到的是,当年从孟良坟中挖出的零乱青砖数十块,砖长四十公分,宽二十公分,厚八公分,侧面呈梯形。依此可以推测,坟内墓是用青砖所筑的。

(本篇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