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不仅平定西域,还引入西天佛法
2018-01-11 08:27:31
  • 0
  • 0
  • 0

尊师重道:不仅平定西域,还引入西天佛法

刘庄少小聪颖,处处精明。即位以后,他躬亲政务,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日,汉明帝赐给西域使者十匹丝绸,负责登记的书郎误为百匹,并将记录转交给大司农入账。明帝索要记簿查看,发现错处后大怒,急召尚书郎重新进殿,要当场重罚,命令左右将其按下,自己手持大棒,狠狠打去。

尚书台的长官钟离意在宫外听说,急急进殿,叩首求情说:“过误乃小失,不足以施重刑。郎官是我的属下,陛下要处罚就处罚我好了,亦足惩戒百官。”明帝的怒气才渐渐平息下去。有一天,郎官药崧犯了微小的过失,明帝抄起木棒就要敲打,以示惩戒。

在汉明帝躬亲政务严格督责下,其时纲纪整肃、吏制谨严,诸政颇多绩效。

  当时,黄河的河道南移,改从东宛(今山东境内)入海。由于没有堤防约束,下游常常泛滥成灾。为了恢复农业生产,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命令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王景、王吴负责治理黄河。王景、王吴率领几十万民工和士兵,先用“堰流法”修成浚仪渠,并从荥阳至干乘海口的千余里间,修渠筑堤,从而使河、汴分流。黄河受新筑堤防的约束,水势足以冲刷沙土,通流入海。

在对付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问题上,由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力的恢复,汉明帝一改光武帝时期的守势,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

永平八年(公元65年),北匈奴骑兵进攻河西诸郡,焚烧城邑杀掠甚众,人民深受其害,以至河西城门昼闭。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北匈奴又侵犯河西,而且,胁迫西域小国随同入寇。面对北匈奴势力的猖狂侵扰,耿秉上奏说:“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圣王之道。”汉明帝有志于北伐,十分赞同耿秉的意见。是年,汉明帝派遣窦固和耿秉出屯凉州(今甘肃清水县北),作为北伐的准备。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令诸将率同南匈奴及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部队,出塞北征,揭开了东汉王朝同北匈奴战争的序幕。这次出征,窦固西出酒泉,在天山(今新疆吐鲁番城北)击败匈奴呼衍王部,追至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占据了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县)。

为了巩固军事活动的成果,窦固命令假(代)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到西域诸国开展外交活动。班超和郭恂率领三十六人,在鄯善国击杀匈奴派往该国,离间汉与鄯善国关系的一百多名使者,迫使鄯善王声明从今以后依附汉朝,永无二心,并且纳子为质。

班超随着质子回到首都洛阳,汉明帝下诏提升他为军司马,命令其继续经营西域。从此以后,西域遂成中原统一帝国的一部分,得到长足的发展。

汉明帝崇尚儒学,他命令皇太子、诸侯王及大臣、功臣子弟,都要读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校于南宫,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汉明帝在“五经”中,独重孝经,倡导“以孝治天下”,甚至命令期门、羽林的守卫士兵都要背诵孝经。对礼仪制度,明帝也非常重视,他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按等级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

汉明帝还十分提倡尊师重道,明帝为太子时,曾跟博士桓荣学过《尚书》,即位后,仍尊桓荣以师礼。桓荣以少傅调任太常,明帝常常亲临太常府中,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听桓荣讲课。桓荣的学生们请明帝讲解,明帝谦虚地笑着说:“老师在座,不必问我。”桓荣这时年已逾八十,常常生病不起,明帝亲自派太医去为其治病。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当桓荣去世时,明帝亲执弟子礼,作孝服为其举哀,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汉明帝这样做,除了出于师生之谊,更重要的是为天下树立表率,向社会倡导一种尊师重道的风气,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及政治统治。

在汉明帝时期,佛教渐渐传入中土。明帝虽然因佞佛而镇压了刘英等人,但这不过是相机行事,实质上并不一意反对,而是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传说汉明帝有一次睡觉,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明帝正要开口诘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博士傅毅进言:“臣闻西方有神,传名为佛,佛有佛经,即有佛都。从前武帝元狩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曾缴获休屠王供奉的金人十二座,安置在甘泉宫中,焚香致礼。久经战乱,那十二座金人早己不知去向。今天陛下所梦见的,也许就是佛的幻影呢!”

一席话引起了汉明帝的猎奇思想,于是派郎中蔡愔西往天竺,求取佛经。蔡愔一路风尘,尝尽千辛万苦,到了大月氏,与大月氏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一起,用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回到了洛阳。汉明帝就命令在洛阳城中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用以储藏佛经,讲授佛教。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秋,汉明帝染病,不久,病逝于洛阳东宫前殿,享年四十八岁。遗诏吩咐“丧事从简,不准奢费”。当年葬于显节陵,谥号“孝明帝”,庙号“显宗”。

(本篇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