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的狄青,为啥“一语成谶”,死因不明?
2020-10-19 09:27:45
  • 0
  • 0
  • 0

功成名就的狄青,为啥“一语成谶”,死因不明?

北宋一代名将狄青,字汉臣,世代务农,后因西夏叛宋,狄青应征入伍,抵御外敌。当时,宋军在对西夏作战中,屡战屡败,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次攻战损兵折将,就连一代名臣韩琦、范仲淹也束手无策,军事上只能采取保守的防御策略。朝廷上下,弥漫着一种“恐夏”的失败情绪,士兵士气低落。而此时,狄青因能骑善射被任命为前线中低级指挥官,每战必身先士卒,并且,仿效北齐南陵王高长恭戴着铜面具,披头散发,手执利刃,冲锋陷阵,因面目狰狞,形象骇人,西夏兵视之为“天使”,吓得魂飞魄散,使宋军士气大振。狄青在四年边关战争中,经历大小战阵二十五次,身负八次战伤。在狄青的带领下,宋军收复了部分失地,宋夏议和后,狄青因战功卓著,被仁宗皇帝所赏识。

北宋时期,武将升迁全凭战功大小,狄青从一名小小的士兵累升至禁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可算是终宋一朝,绝无仅有的第一人。皇祐年间,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入侵,连陷数州,并且围困广州两月,宋军前线部队一触即溃,朝野上下深为震惊,危难之时,狄青主动请缨要求平叛,宋仁宗用人不疑,任命狄青统一指挥广南军挥师进击,这项任命,打破了宋朝任命武将的规制。宋朝时期,领兵打仗的只能是文臣,而武将通常只能为副,好在狄青不负重望,整肃军纪的同时,否决了雇佣越南军的朝议,率领他从西北带来的锐卒,连战皆捷,顺利讨平了侬智高反叛,历史记载,狄青常出奇兵,善用计谋。狄青征南凯旋后,知人善用的仁宗皇帝力排众议,超规格提拔狄青为枢密正使,相当于今之国防部长,执掌大宋军权。

狄青在迈上权力巅峰的同时,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悲剧。几乎就在狄青被任命为国防部长的同时,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这其中不乏朝中名臣,如曾经对他赏识有加的韩琦,以及名望如日中天的欧阳修和文彦博等人,宰相庞籍就曾以祖宗旧例持反对意见,劝告仁宗,即使开国大将曹彬战功卓著,也只是享用朝廷厚赠,而未获得枢密使重位,狄青何德何能?敢篡取国家重器?虽然仁宗坚持己见,毫不动摇的诏令狄青就任枢密使重位,但带给这位名将的却是无休无止的攻击和指责。狄青缘何会成为名人和重臣们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必欲被人拔之而后快呢?

这里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其一,狄青出生寒微,因脸上黥字而被文人士大夫瞧不起。宋朝时期,脸上刺字一般只有士兵和罪犯,狄青代兄受过,从军后脸上一直有字。宋仁宗就曾劝他把脸上黥文去掉,哪有国家大臣带着这种屈辱印记的?但狄青却愿意留着这个印记,要让士兵都能象自己一样,虽然出身微贱但能凭借军功,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但其他大臣却歧视和鄙薄他,譬如,他在任枢密副使时,迎接他的人就因为他迟迟不到,而忿忿不休的骂他“迎一赤佬,还屡日不来”。狄青过去的顶头上司韩琦的歌伎,当着狄青的面劝酒,都敢毫不客气的说“斑儿请你喝一杯”。

其二,宋朝重文轻武,武将的身份在文官集团中处弱势地位,常常被人瞧不起。狄青出身行伍,终其一生,没有一张能够拿得出手的文凭,在那个讲究出身,地位和文凭的年代里,狄青显然是一个异数。宋朝做官讲究出身,尤其讲究进士及弟,一等为进士出身,二等同进士出身,三等为赐进士出身,而狄青是个大老粗,只是在行伍之中,受范仲淹教诲,读过一些书,与那些根正苗红的朝廷大员相比非常微末。狄青也深知这一点,曾经感叹,我与韩枢密(韩琦)官职军功相等,只是少一进士耳。当狄青因仁宗赏识而被破格提拔后,因平步青云升迁速度过快,被文官集团所忌恨,甚至为曾经是自己上级的韩琦所嫉妒,文官们不敢对仁宗破坏官场规则的方式表示任何不恭,于是,狄青就成为了众人必欲除之的替罪羊。

其三,狄青遭人忌恨,最重要的还在于历史原因,因为宋朝开国皇帝就是武人发动的“陈桥兵变”而夺得天下,所以武将是不能掌控着重要军权的,这是宋朝建国以来的最低底线和基本国策,皇帝可以一时得意忘形,不记祖训,但名卿贵勋们是不能忘记的,是誓死都要捍卫的红线,以此来正本清源。在狄青之前,还没有哪一个单纯的武将能够出任枢密使这一重要职位,很不幸,狄青触犯了名臣们内心深处的忌讳。如欧阳修就屡次上书,劝告皇帝拿下狄青,实在找不到狄青罪名了,便附会说当年洪涝灾害就是针对狄青所任非职的征兆。一代名臣文彦博则说,狄青军权在手,“朝廷疑耳”。仁宗辩解,狄青是忠臣。而文彦博却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这句话的杀伤力之大,足以让仁宗百口莫辩,也注定了狄青的悲剧结局。

其四,狄青最终还是武人吃了没文化的亏,他太不谙人情世故了,因为出身行伍,不擅于与文臣搞好关系,尤其是不晓官场的潜规则,就在他功成名就之时,也没有选择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没有料到自己会和历史上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一样被卸磨杀驴。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因一时疏忽,在家中祭祀先祖时,焚烧纸钱,火光冲天,惊扰了周围民众,而被负责消防的宋朝警察报告给了朝廷,被说成狄枢密使家中夜有怪光冲天。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事件,通常被视为有野心的臣子图谋不轨的表象,因自己一时不慎,招致了杀伤力巨大的攻讦。狄青在仁宗瞻前顾后,犹豫不绝中,最终被贬官外放。

狄青在朝臣们的联手打击下,被罢去枢密使,到陈州基层任官,狄青自知此去凶险,曾经对人说,:“我此行必死无疑,陈州有一种梨,叫青沙烂,今去此州狄青必烂死。”一语成谶,这种政治上的猜疑和不信任,以及社会舆论潜在的巨大压力带来的惊惧,此后伴随着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将时时不能安生,狄青在陈州仅一年多,就因得暴病而死,狄青究竟得了什么病?宋史上语焉不详。虽然狄青死后朝廷备极哀荣,但是这种非正常死亡一直以来疑云重重,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像空间。

(本篇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