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半条干鱼作贺礼,师生畅饮歌尽兴
2021-01-25 08:56:01
  • 0
  • 0
  • 0

古风悠悠:半条干鱼作贺礼,师生畅饮歌尽兴

赵永,明朝人,字尔锡。嘉靖初任国子祭酒。不久,任南京礼部侍郎,后任工部尚书。 他因拒绝权奸的拉拢,请求致仕(退休),人们佩服他的廉正。

有一天,赵永经过学士鲁铎门口,鲁铎问道:“您到哪里去?”

赵永说:“我记得今天是西涯先生(即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进士及第,孝宗时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参决机务,立朝五十年。其诗文在明代甚为有名)的诞辰,所以,特意前去祝寿。”

鲁铎说:“他也是我的老师,我应当和您一起去。您带的是什么礼品?”赵永回答:“是头巾两块。”鲁锋说:“我的礼品也应当像这样。”进屋打开竹柜,没找到头巾,犹豫了很久,想起邻里曾送来一条干鱼,马上命家人去取,家人回答说:“干鱼已经被吃得只剩下半条了。”

鲁铎考虑到家里实在没有别的东西了,就带着那剩下的半条干鱼,与赵永一同,去西涯先生的住所,表示祝贺。西涯先生李东阳,高高兴兴就用这半条鱼,又买了酒,招待赵、鲁二人。他们三人心情十分舒畅,饮酒作诗,互相唱和,尽兴而散。

宋徽宗时期的蔡京,智商情商一流,文章书法一流,可惜有人气,没人品;有才学,没节操。后来四起四落,繁华落尽,被贬海南儋州。还没到流放地,就以八十一岁高龄死于潭州。

至于死因,《大宋宣和遗事》说是穷饿而死。蔡京善于谋官,善于理财,还善于养生,家财亿万,怎么会饿死?据王明清《挥麈后录》记载:蔡京名气大,名声臭,一路南下,商家店铺结成行业同盟,坚决不卖饮食给他,有钱买不来东西,还招来口水谩骂。堂堂原太师,一代大才子,最终穷途末路,饿死于湖湘道路。

蔡京的悲剧源于他扭曲的价值观。想当年,身居高位的蔡京曾经感慨说:既要做好官,又要做好人,可乎?南宋时期的倪思,将蔡京的“两好论”当作座右铭,随时审看自省。倪思不是要学习蔡京,而是谴责蔡京,警醒自己:为人为官,先得做好人,才能做好官。这实际上是古人训诲子孙为官的第一原则,衍生的行为规范就是清廉自守。

唐代柳公绰,家法谨严,其子柳仲郢,也以礼法持家,到了孙子柳玭这一辈,秉承父教,正直清廉。柳玭清廉到什么程度?他担任岭南节度副使的时候,衙门里面橘子熟了,被小孩、下人摘下吃掉。橘子没法交公,柳玭便按照市价将橘子钱缴纳官府,不贪一毫便宜。

柳玭不是作秀。他的观点很通透:当爹的怎么做官,儿子就会怎么学样。这是身教,是示范。他还教导子孙:做官发财不可兼得,只要想做官,就别想发财。

晚唐五代士大夫、军阀贪暴无度,士风大坏。宋代知识界力求恢复道统,杨万里的儿子杨柏子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士大夫为官,只要清廉自守,就有七分像人了。因为公平、忠诚、仁慈、明慧四大品格,都由清廉而生。陈简斋有两句诗很有名:“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罗景伦说得更直白透彻:做官要贪取一文,那就一文不值!

清人钟于序,在家法中勉励子孙:清贫立品,且图无辱无荣;勤俭持身,更可渐充渐裕。人一辈子,无论为官为民,只要能坚持清贫守节,就能无荣无辱,安然度过;只要能勤俭持家,家业家用自然日增日富,过上小康不成问题。

明代的薛瑄,将廉洁分为三等:第一等是高人,明理见性,自然而然,非分之利,不动心,不妄取;第二等是强人,崇尚名节,耿直忠介,一丝不苟得,还严禁他人伸手动手;第三等是凡人,畏法保位,勉强守德,虽然动心、但不敢伸手。

从结果上看,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三者的效果一致,但从境界上来看,前两者明显高于后者。从历代官员的自我反省和家法规范来看,追求的恰恰前两个比较高远的目标。

实际上,古人训诲子孙,清廉自守,除了追求良好的道德操守这种高尚目标外,还有更现实、更切身的利害关系:家族的荣誉和安全。如果子孙为官当政,被财色蒙蔽良知,陷身贪腐泥沼,不仅品格尽失、官声败坏,一旦出事,祖先污名、父母受累、子孙蒙羞。

这就是历代家法,训诲子孙为官清正廉洁的真正动因。为防范子孙为官失德败行,很多家族都有着极为严格的制约措施。譬如,与蔡京同时代的包拯,在家训严厉训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同时代的赵鼎,被后世称为中兴贤相。赵鼎在家法中,单列一个小册子叫《治家三十项》,其中特别谈到用家族租课收入,贴补家族子孙的日用,这笔钱叫“椿留钱”。一般说是人人有份,但因贪赃罢官的子孙,不得分享。

到了后来,家族反腐败更走向极致,成为反腐倡廉的先声。比如浦江郑氏的家法规定:郑氏子孙如果做官贪污受贿,败坏家族声誉者,生则从宗谱是涂消姓名,死后不得进入郑家宗祠,也不能上谱列位摆神主。

削谱是家法中最严厉的处罚,是直接断绝血缘认同和家族联系的极端措施,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决绝勇气和道德持守。

由是而论,家教就是政教的源头和基础。家族自治法不仅是训诲子孙为官清正的道德场域,也是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线。

从这个意义上讲,蔡京的“两好论”不仅是个体人生的失败,也是家族教育的失败。

(本篇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