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正统:为何朱祁镇要杀于谦,探寻其前因后果
2020-04-03 09:07:38
  • 0
  • 0
  • 0

皇位正统:为何朱祁镇要杀于谦,探寻其前因后果

明英宗朱祁镇二次当皇帝的经历,算是一位传奇的皇帝了。但是他并不英明神武,在历史还有昏庸之名。他先是轻信宦官,以致土木堡大败,自己被俘。后在“夺门之变”复位后,继续任用奸佞,冤杀忠臣加功臣于谦。

于谦的贡献和地位,历史早有定论,是绝对的忠臣与柱石。要是没有他,明朝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就可能已经瓦解,更别说坚持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了。是他坚决地驳斥了朝廷中“南迁”的主张,统一了朝廷上下抗战的认识,坚定了朝野背水一战的决心,运筹帷幄,大败瓦剌,守住了北京城,使大明转危为安。

就是这样的一位忠臣加功臣,在朱祁镇“夺门之变”复位后,却第一时间被下狱,几天后,就被以谋逆罪杀掉。当时,舆论哗然,谁也不相信于谦会谋逆,这也成了朱祁镇除“土木堡之变”后,另一个终身污点。于谦有功,朱祁镇心里清楚,即使如此,朱祁镇也不得不杀掉于谦。理由很简单:为了皇位的正统性!

一开始,朱祁镇也不想杀于谦,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建议朱祁镇杀掉于谦时,朱祁镇只说了一句:“谦实有功。”但徐有贞接着说的一句话,就让朱祁镇起了杀心,这句话就是:“不杀于谦,此举无名”。翻译成白话就是:如果不杀掉于谦,我们“夺门之变”就没有正当的名义。

所谓“无名”,就是说,朱祁镇这次的复位,没有法理和道德上的正当性。这正中朱祁镇的痛点,所以,朱祁镇必须杀于谦。

在这里,可能会有人不明白,皇位本来就是朱祁镇的,现在他复位,为什么还会担心自己复位的正统性?何况他都是皇帝了,为什么还要担心这个正统问题?

明朝受程朱理学影响颇深,对正统性异常看重,当年,朱棣夺位就千方百计地找理由,说明自己当皇帝的正统性,甚至到了不惜连妈都不认的地步。朱祁镇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正统,可见,正统对皇帝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当时,朱祁镇内心对于自己通过这场政变,夺回皇位,心里也是有点虚的,如果朱祁镇真的对自己夺回的皇位政治正确性那么坚信的话,他没理由被这一句“此举无名”所打动,而杀掉于谦。

为什么他对夺回皇位的正统性不自信?有两个原因:第一,政治惯例上的不合理,第二,对大臣们的拥戴自己的不自信。

首先,政治惯例上的不合理。

古代又不是法治国家,政治惯例和道德,往往就跟现在的宪法差不多,按照当时的一般看法和政治惯例,只有太子或者皇帝遗诏指定的人继位,这个皇帝才是合法的。

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朱祁钰在国难之际,由群臣推上皇位,虽然不合常规,但他的皇帝的合法性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可,所以,只有朱祁钰才有立嗣的权力。

但是,他废掉了原太子朱见濬(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后来,朱见济夭折,满朝文武求立朱见濬为太子,朱祁钰就是不答应,并经常惩罚有此动议的大臣。可见朱祁钰主观上就是不想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一脉。

朱祁镇也知道,弟弟不会这么好心主动还回皇位。所以,夺回皇位,只能先否定朱祁钰皇位的正统性,才能确定自己皇位的正统性。而于谦,正是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主导人,如果于谦不死,也就是代表朱祁镇认可于谦当年推举朱祁钰是正当的,那么,也就是否认了自己现在夺位的正当性,这当然不行!

所以,搞政治斗争的就是这么矛盾,就算朱祁镇心里认可于谦当年这么做是对的,但是在表面上,又不能承认于谦是对的。

事实正确和政治正确说到底是两回事。

所以,于谦死于政治。

其次,对大臣拥戴自己的不自信。

皇位的正统,除了先皇指定,还有就是大臣的拥戴。朱祁钰的皇位合法性就是这么来的。而朱祁镇之所以退位,是因为自己闯了大祸,差点断送了大明帝国。后来,瓦剌人带着他去勒索明朝,开始还能勒索到钱,后来一分都没有了,没人管他死活,朱祁镇很自然会觉得是群臣抛弃了他。

朱祁镇被软禁的七年,可以说与世隔绝。礼部每年元旦和朱祁镇寿辰时,都会要求朝贺太上皇,但是,朱祁钰没有一次答应。连朱祁镇送给太监一把金刀,都会变成一桩大案。所以,这七年没人敢来看朱祁镇,自然更加深了朱祁镇的印象,他是个被群臣抛弃的人,即使朱祁钰死了,大臣也很可能不会再拥立他复位。

以上两个原因,使朱祁镇对自己的正统性开始心虚。所以,他自己一开始也觉得自己这场政变是绝对有必要,也有意义的,他并不反对用“夺门”二字来形容这场政变。

因此,就算他后来知道了朱祁钰病重,不久人世,皇位很快会空缺,他也没有否定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等人的功劳。

实际上,满朝文武,支持朱祁镇的大有人在。这其中,还是当时人心中固有的“正统性”在作祟。比如,在朱祁钰的独子朱见济夭折后,很多人觉得这是天意。御史钟同就上疏:“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意思很明显,就是天命是朱祁镇一脉。这个说的还算客气,还有人更不客气,有个叫章纶的简直是简单粗暴:“上皇君临天下十有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亲受册,是上皇之臣也”

朱祁钰勃然大怒,对该二人严刑拷打。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当时很多臣子心中,朱祁镇才是正统。

这些朱祁镇当时肯定是不知道的,但复位后就肯定都知道了。加上以石亨几个发动“夺门之变”的所谓功臣,恃宠而骄,嚣张跋扈,朱祁镇越来越不满,也渐渐开始反思这其中关节。然后,有个叫李贤的来了个临门一脚,让朱祁镇彻底开窍。李贤说,这皇位本来就是陛下您的,您再说夺门,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当时郕王(朱祁钰)病重,又无子嗣,大臣自然会迎您复位,又何必夺门?

朱祁镇并不一定相信李贤的话,但不管信不信,李贤的话至少证明了大臣们的共识:无论自己是否夺门,皇位的正统性都是在自己这里的。既然大臣们承认了自己的正统性,那再自己通过“夺门之变”复位,倒显得好像自己是篡位的一样了。于是,朱祁镇下令,以后不许使用“夺门”二字。

既然“夺门”是没必要的,自己的正统性不需要杀了于谦来“正名”,那么,当初我干嘛还杀于谦,给自己抹黑啊?从那之后,朱祁镇才开始后悔错杀于谦。所以,无论朱祁镇是杀于谦,还是后悔杀于谦,理由都是一样的,为了继位的正统。

(本篇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