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看看南宋的圣诞节
2018-06-22 08:40:44
  • 0
  • 0
  • 0

趣闻:看看南宋的圣诞节

南宋的第一位皇帝是宋高宗赵构,此人是钦宗赵桓的同父异母弟,生于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五月二十日,虽然在战事扰攘之中,群臣还是把圣诞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的五月初,议定五月二十日为圣诞节“天申节”。大概是取“申明天道”之意吧。这位皇帝在宋朝历史上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不仅仅是在他的领导下保住了赵宋半壁江山,还有一件事颇值得后人玩味:北宋自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之后,代代相传的都是赵光义这一支的子孙,直到徽宗丢了北宋,他这个徽宗的第九子赵构,还是赵光义的正宗血脉。但糟糕的是,他竟落得个膝下无子。《宋史·高宗纪》说:“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意思是说,赵构唯一的儿子元懿太子死了以后,一直没有再诞育皇子。哲宗孟皇后(孟皇后因属旧党太后作主嫁与哲宗,哲宗不喜,借故贬出后宫,却因祸得福,在靖康之祸中幸免于难,她是唯一没有被金人掠到北国的后宫女人。)悄悄对赵构说,她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见天神责怪太宗把太祖赵匡胤开创的天下据为己有,靖康之祸,正是对太宗骨肉的天报。赵构恍然大悟,于是下旨在太祖一支的后裔中寻找继承人。找来找去,认为赵昚最为合适,在赵构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之后的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毅然把帝位还给了太祖一支。按照老规矩,当年八月,群臣便定下每年的十月戊寅,也就是二十二日为新皇帝的圣诞节—会庆节。为啥取这么个名儿呢?很好理解:老皇帝退位颐养天年是大庆,新皇帝即位大展宏图也是大庆,两庆合一,不就是“会庆”吗?

赵昚是什么样的身世?据《宋史·孝宗纪》说,他是赵匡胤的第七代孙,赵匡胤次子秦王赵德芳的第六代孙,秀王赵偁的儿子。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月戊寅,生于秀州(今浙江嘉兴)。由于他这个皇帝是高宗赵构“禅让”得来的,也就是说,他当皇帝,是高宗主动退位的。因此,对这位太上皇,赵昚极尽孝敬,晨昏定省,膝下之欢一点儿也不敢殆忽,要不然为啥谥为“孝宗”呢。

在宋朝皇帝的寿命大多只有五十多,不到六十岁的情况下,高宗是个命特别大的老头儿,竟然活了八十多岁,直到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九月才闭上了眼,这在中国皇帝史上也实属罕见。这一年已经是孝宗当皇帝的第二十五个年头,也是孝宗六十大寿之年了。您想,这么漫长的岁月里,孝宗不是陪着老人逛玉津园、聚景园,就是游西湖、天竺寺,真够累了。所以,高宗刚去世一个多月,孝宗便忙不迭下旨,皇太子“参决庶务”。

传帮带了一年有余,淳熙十六年二月,孝宗禅位,他的三儿子赵惇登基,这便是南宋第三代皇帝宋光宗。

赵惇出生于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九月初四,即位当月,大臣们便将新的圣诞节确定下来,取名为“重明节”,有“日重光”之意,因为孝宗还健在嘛。还有一层更隐秘的含义,就是暗藏皇权重新回到太祖一支的手里,太祖的嫡孙们终于可以“重明”了!第二年改元为绍熙,也明显带有“绍续淳熙”的意味。

不幸的是,赵惇娶了个不该娶的悍妇,他的悲剧早在高宗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庆远军节度使李道家生了个千金,取名凤娘,请道士皇甫坦看相。这妖道不知凭哪一条,硬说此女是贵极之命,理当母仪天下,还跑到高宗面前大放厥词。已经老糊涂了的宋高宗信以为真,很快把凤娘聘为恭王赵惇之妃(爷爷包办孙子的婚姻)。这凤娘肚皮还真争气,刚过门儿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三年之后,被册立为皇太子妃。这女人本来就十分骄横,自从生了皇子,越发登鼻子上脸,多次到高宗、孝宗面前告赵惇的黑状,惹得高宗、孝宗两个老头儿很不高兴,屡屡对她批评教育,只是碍着她生下皇子的大功才没把她休了。谁知道适得其反,凤娘不但在丈夫赵惇面前依然故我,连公公和太公公也恨之入骨了。

赵惇即位之后,她立刻要求太上皇立自己的儿子嘉王为太子,孝宗觉得此女实在不懂皇家规矩,狠狠地训斥了她一顿。凤娘便跑到丈夫赵惇面前大哭悲声,说太上皇有废立之意(废掉赵惇另立新帝)。赵惇信以为真,竟然从此不再拜见太上皇。凤娘离间了赵惇父子还不罢手,他要把赵惇也治得服服帖帖才甘心。有一次一个宫女端水给赵惇洗手,赵惇见宫女的手又白又嫩,多看了几眼。谁知这一幕恰恰被凤娘看见,几天后她派人给赵惇送来一个礼盒。赵惇还以为凤娘悔过呢,满心欢喜地打开一看,竟然是那个宫女的一双手!这一惊非同小可,赵惇顿时感到神思恍惚,随后卧床不起。更糟的事接着发生了:赵惇的病情刚刚好转一点,凤娘竟趁着赵惇出外祭天之际,将赵惇最宠爱的黄妃残忍地杀死。赵惇接二连三受到刺激,很快病入膏肓,再也无力问政了。

皇帝躺倒了,国家的大事总得有人管。谁来管?当然是皇后凤娘了!从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十一月开始,朝廷大权都掌握在这个女人和一班宦官手里,赵惇成了名副其实的“看守皇帝”!

光宗皇帝就这么病怏怏挨到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太上皇赵昚崩逝。其实,太上皇死了,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的确,赵昚崩逝本来正常,不正常的是此时赵惇因病无法吊丧,赵昚的老婆皇太后竟然与皇后凤娘联手,偷偷把赵惇的儿子嘉王叫到“重华宫之素幄”,让他继承了皇位,并宣布从此时起尊光宗赵惇为太上皇帝,尊皇后凤娘为寿仁太上皇后。两个女人硬是背着当朝皇帝,把当朝皇帝炒了鱿鱼!赵惇这个皇帝,当的可真够窝囊!

嘉王名叫赵扩,生于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十月丙午(十八日),即位是当年八月,便以诞辰日为天祐节:上天保佑,上天保佑!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庆祝一个新的纪元。这两个举措,都明显体现出新皇帝赵扩和满朝大臣由衷期望光宗留下的阴影赶快散尽!

不过期间还有个小插曲:天祐节刚定下不久,有大臣说这两个字是唐末哀帝用过的年号,很不吉利,建议改圣诞节名,于是将“天祐节”改成了“瑞庆节”。赵扩算是个幸运的,他在位三十一年,死后谥为宁宗。也就是说,尽管这三十多年也不那么平静,毕竟实实在在地享受了三十个圣诞节!可惜他膝下无子,只得效仿仁宗皇帝在宗室里选择接班人。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八月,出生在绍兴山阴虹桥里的一个普通宗室子弟赵贵诚大出意外地捡了个皇帝。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一年的帝王生涯(他虽然不是宁宗所生,但还是赵德芳的嫡传,是赵匡胤的第十世裔孙。他是宋朝在位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北宋仁宗赵祯)。当了皇帝的赵贵诚改名为赵昀,死后谥为理宗。

据《宋史·理宗纪》记载,赵昀出生于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正月初五,于是,这一天又成为当时举国庆贺的圣诞节,叫做“天基节”。赵昀为帝的四十年,可以说是南宋回光返照的一段时间,曾经强大的金国于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被新崛起的蒙古人消灭。对于宋朝人来说,这既是件好事,又是件坏事,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蒙古人替深受金人摧残的宋朝消灭了仇敌,是一件大快宋人之心的好事,但是随着金国的灭亡,蒙古贵族便可以将几乎全部兵力用于围攻宋朝了。残喘了一百多年的宋朝。这一回可真的看见家门之外“狼来了”!

还好,就在宋朝行将灭亡之前的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过足了皇帝瘾、过腻了天基节的赵昀两腿儿一登,把担子交给了一个叫赵孟启的年轻人。这个赵孟启虽说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嫡传,却不是理宗赵扩的亲生儿子,而是从宗室里过继到膝下的。理宗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赵孟启被确立为皇太子,改名赵禥。他的生日是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四月九日,即位当年,这一天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的圣诞节—乾会节。赵禥在位一共十一年,过了十个圣诞节,只是每过一个圣诞节,宋朝的疆土就少一大块。这位年轻皇帝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权威,整个国家都被权奸贾似道牢牢攥在手心里,即使他想有作为都不可能。《宋史·度宗纪》说他“亡国不于其身,幸矣”!可他的“幸”,却是用短命换来的,死的时候,他才三十四岁。

宋度宗赵禥倒是“幸”了,可他三岁的儿子却倒大霉了。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赵禥驾崩,断奶没两年的赵㬎承诏即皇帝位。赵㬎有个哥哥叫赵昰,封为吉王,还有个弟弟叫赵昺,封为信王。

赵㬎生于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九月二十八日,尽管他即位时已是蒙古大军兵临城下,但大臣们还是没忘了把这一天定为圣诞节,取名天瑞节。名字挺好,可惜上天不可能再为宋朝降下什么祥瑞了。在刀光血影中渡过一年多,于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三月,还不懂人世的六岁小童赵㬎(足龄五岁),在大臣们的簇拥下走出临安城门,踏上了降元北去元朝大都的漫漫之路!

大哥赵昰和小弟赵昺怎么样了?这一次总算比北宋灭亡时强一些,不是所有宗室都当了俘虏。降元前,这两个小兄弟就随着大臣们流亡到福建去了!就在赵㬎被俘北去的同时,宰相陈宜中在福州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怎奈气数已尽,这样脆弱的流亡政府能持续几天?两年之后,“昰殂于碙洲,其臣号之曰端宗。庚午,众又立卫王昺为主,以陆秀夫为左丞相。”(见《宋史·瀛国公纪》)文天祥也好,陆秀夫也好,他们誓死不降的英雄气概固然值得我们称道,但仅凭气概是无法挽救这个大厦已倾的王朝的。坚持了一年,陆秀夫背着那个三、四岁的孩子少帝赵昺,跳进了茫茫无际南海的波涛之中。

最后这两个可怜的“皇帝”,连名义上享受圣诞节的运气都失去了!

到此为止,宋朝十八帝,实际上只有十六帝的确都有自己的圣诞节。宋朝皇帝圣诞节的故事就交代到这里,是不是可以结束了呢?别忙,后面还大有内容呢!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