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西域政宽刑疏:汉章帝是有作为的皇帝吗?
2018-02-12 08:55:14
  • 0
  • 0
  • 0

经营西域 政宽刑疏:汉章帝是有作为的皇帝吗?

  汉明帝时,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诸部归服,中央政府在该地建立都护府。不过,该地仍不断发生战乱,局势颇不平静。汉章帝即位之初,边关又起纷乱,焉耆、龟兹、车师等联合北匈奴,攻打中央政府的军政驻地,形势颇为吃紧。章帝召群臣商议对策,众人皆欲暂缓,惟有司徒鲍显力主马上增援。汉章帝采纳了鲍显的意见,派兵西进,解救了边关危机。

  不过,对于是否继续经营西域,汉章帝却举棋不定,大臣们也有争论。由于确实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难,汉章帝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了西域,诏令滞留西域的汉朝人员回国。

这时,班超住在疏勒国,也接到了撤退的诏书,他收拾行装,备好马匹,准备返回久别的祖国。

由于班超在西域生活多年,他有些依依不舍,同时,他也获得了西域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听说班超要回国,疏勒国人民惊惶不安,因为班超对付匈奴有办法,班超一走,又将国无宁日了。疏勒都尉抽出长刀,满面流泪,对天长叹道:“汉朝使节弃我而去,我国必为匈奴所灭。与其后日死亡,不如今日魂随汉使,送其尔归!”说罢,即引刀自刎。

班超虽然也难舍难分,但王命在身,只好拨转东行。不久到了于阗国。于阗百姓拦道迎接班超,听说他要东归,都失声痛哭,就近的人们伏地抱着班超的马腿,不让他离开。班超无奈,只好留下来。同时,上书汉章帝,请求让他留屯西域。汉章帝同意了班超的请求。

班超在西域团结各族人民,有效地遏止了北匈奴的侵扰。西域各国除龟兹外,都愿意臣服于汉。

建初六年(公元83年),班超在疏勒上书汉章帝,请求朝廷派兵支援,降服龟兹,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意图。汉章帝支持班超的计划,征集吏士前往。

斯时,有平陵人徐干自告奋勇地到朝中上书,愿意立功异域。汉章帝大喜,即命令他为假司马,率领一千多人组成的远征军,西去驰援班超。

在西域诸国中,乌孙最强大,班超又请求汉章帝,遣使慰问乌孙国王。汉章帝又同意了班超的请求,派遣使臣去往乌孙慰问。乌孙国王非常高兴。

建初八年(公元85年),乌孙国派遣使者回访汉朝,向汉朝表示友好。在西域,汉朝得到这样一个乌孙大国的支持,汉章帝觉得非常称意。于是,他提升班超为将兵长史,授予他代表东汉政府在西域行事的权力。

由于同大汉王朝中央政府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由于乌孙国的内附,使班超在西域的威望大大增强。西域诸国都愿意受班超的节制,这样,就为以后的东汉政府再次打通与西域诸国的密切交往铺平了道路。

  史称,汉章帝忠厚仁义,笃于亲系,而且,汉章帝的政令刑罚的确也是比较宽疏的。例如,依东汉制度,官员贪污要禁锢三世,即三代人都不准为官,汉章帝废除了这项制度。而汉章帝对官员和贵族的赏赐,又往往超过规定的限额,造成国家财政的困难,而且,又把这些负担都转嫁到人民头上。可见,汉章帝之宽疏,并非完全建立在原则之上。

  汉章帝的一些政令刑罚,有时候也并非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而在于灾祥谶纬之学。建初元年(公元76年),兖、豫、徐等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饥民遍野。汉章帝一面调集国库粮食紧急救援饥饿中的人民,一面召集大臣商讨解决办法;按照当时民间流行的看法,水旱荒年是由于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又与政事有关。司徒鲍昱痛陈时弊:“前几年治楚王英狱,抓人成百上千。这些人并不是都有罪,受牵连而坐狱的人恐怕有一半是冤枉的。那些判了徒刑的人远离家乡、骨肉分离,死了灵魂也不得安息。这就致使阴阳失调、水旱成灾。现在不如赦免这些刑徒,解除监禁,让其回家和亲人团聚,这样也许能致和气,使天降甘露、解除旱情,免除黎民百姓的痛苦。”尚书陈宠也上疏说:“治理国家大事就如调整琴瑟的弦一样,弦调得太紧就会崩断,刑罚太严也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建议陛下进一步宽缓刑罚。”汉章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大赦天下,宽缓刑罚。

因为相信谶纬之说,汉章帝还曾亲自主持整顿经学。建初八年(公元79年),汉章帝接受了杨终的建议,亲自在白虎观召集将、大夫、博士、郎宫和诸儒开会,议定五经异同,最后,由汉章帝自己拍板,决断是非。这次会议的讨论记录后来由班固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

白虎观会议以及《白虎通》所标榜的“正经义”,一方面用谶纬来正经学,其目是利用政治力量使谶纬之说合法化,使它具有和经书同样崇高的学术地位,另一方面是用官方意志来正经学,以便更好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故此,《白虎通》成为一部把儒学思想法典化的著作。

章和二年(公元88年),汉章帝去世,时年三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葬于敬陵。

(本篇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